目前分類:佛學篇章 (13)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大悲咒】譯解

我早已聽說了二十年,在坊間流傳之深廣不輸於《心經》的《大悲咒》,直至昨晚才有緣從學生那兒分享過來的內容解說,了解之後真令我不覺莞爾,原來不過是一篇「勸說文」,啼笑皆非啊,阿彌陀佛,善哉、巧哉!   / 林常青Frank1070607

 

南無喝囉怛那哆囉夜耶(皈依禮敬十方無盡佛、法、僧三寶)

mirrorse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佛家的十二因緣說】   / 南懷瑾

靈魂不滅,世世輪迴。佛陀是藉由「十二個因緣」來為世人述說人生之所以有「輪迴」的原因,其關鍵的起因就在「無明」。因為無明,所以才衍生出各種不由自主的人生現象,所以在道理上 學佛的最終目的就是要對治無明。解說十二因緣的人很多,但能像 南懷瑾大師這般簡明通透的闡述就很少了,實在殊勝難得,故以收錄之。  / 林常青Frank

 

一個像輪子一般的迴圈

mirrorse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卡通【淡水阿雄】    / 佛陀教育基金會

整部影片是以1955年的淡水為背景,藉由卡通的筆風讓悠悠純樸的淡水河岸古風再度重現,看得令人滲心清涼,尤其在這炎熱的夏天,很適合喜歡淡水的你和孩子一起同觀共賞。是一部很棒的本土創作,直得鼓勵,讚!           / 林常青Frank1060613

 

mirrorse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印度影集【釋迦牟尼佛傳

印度大型电视连续剧《释迦牟尼佛》共55集,超震撼,超難得!由於是影集,劇情就可以拍得更詳盡細膩,可貴的是由 佛陀的祖國來為祂製作的影片,素材上的來源和考究自然就豐富真時多了。而更難得的是完全從人本教育的角度來著手,不語怪力亂神,真是可敬可佩啊!若硬要挑它骨頭,就是法會和僧團的場景多將就於棚內的人工布景居多,有失逼真自然,真是特別可惜,礙於現實預算吧。總的來說,我給它的評價是九十分,是凡我佛家子弟必得一看的影片,也是不可缺的功課。   / 林常青Frank1060610

https://www.youtube.com/playlist?list=PLlNvxqP0BWUdKkG2Xlldfjsries0SGr4f


mirrorse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悟空問佛祖 / 網路文摘

這是一篇網路文摘,藉由 佛祖與悟空的一問一答,把人間最艱深的愛情、婚姻、幸福、外遇、生活等哲理很簡易深奧的給釋放出來,作者編排得十分巧妙,耐人尋味。    /    林常青Frank1060226

 

一、悟空問佛祖什麼是「愛情」?

佛祖說:我請你穿越這片稻田,去摘一株最大最金黃的麥穗回來。但有個原則是,你不能走回頭路,且只能摘一次。

mirrorse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學佛是為了正確看待人生】/ 網路文摘

有智慧的人,從來不活在別人的嘴裡,也不活在別人的眼裡。

相見是緣,不見亦是緣,相逢是緣,別離亦是緣。塵世兩茫茫,都在來回間。

見與不見,何苦貪戀。見與不見,一笑之間。

mirrorse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心空及第歸】 / 耕雲導師

這是 耕雲導師在教學上的三段問答,內容簡明扼要,很適合喜歡禪門的朋友一讀參考。 / 林常青Frank1060110

〈心空及第歸〉

問:弟子初識禪門,未知門徑,唯力持心經之咒語,尤以心煩、心緒不定之際,力加持誦過後,整個頭腦空空的,無法思考,此情形是好是壞?懇求老師開示。

答:老師過去也曾有過「本是一片閒田地,過去過來問主人」的經驗。由於你漫不經心,並沒有認真修行,所以時機到了,你不知捉住加以肯定,還在懷疑「是好?是壞?」這就是如同「葉公愛(畫)龍」──只愛假龍,一旦真龍出現,便嚇得休克了。

mirrorse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什麼叫靈感?】/ 耕雲導師

過去我曾受 耕雲導師的啟發甚多,他是一位盡其一生極力把深奧的佛理轉成讓人淺顯易懂的前輩,真的很偉大!剛又讀到他這篇文章,甚是歡喜,想必許多人對於「靈感與神通」都會有所迷思,且讓我門來聽聽 耕雲導師怎麼說?功德無量         / 林常青Frank1060107

問:請老師說明什麼叫「靈感」?

答:靈感在佛法來說,都是指「自己的心,不要摻雜,一有摻雜就變成了二元」。不要依賴外界,不要依靠任何物件,不要企求外在力量能幫你什麼?外在一切永遠幫不了什麼,修行就跟吃飯一樣無能替代。

mirrorse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阿闍黎耶】 / 徹聖上師

阿闍黎,即大和尚、大菩薩、阿羅漢也,它們都是等義詞。撤聖前輩是 東密的上師,當我第一次拜讀到這篇文章時,甚為震撼。以前只聽說 密宗是果地修,知道它很嚴格,但怎麼個嚴法卻完全無知,直到得見 徹聖上師的這篇文章才大開耳目,果真令人凜然起敬。這78條守則,堪稱作為任何一位「悟而後修」的大德們的北斗圭臬,直感非常殊勝珍貴!特此敬錄,以饗有緣。    / 林常青Frank1060106

 

  1. 「三寶不歸依」,云何阿闍黎!?
  2. 「傳承不授受」,云何阿闍黎!?
  3. 「法句不宣揚」,云何阿闍黎!?
  4. 「法界不三昧」,云何阿闍黎!?
  5. 「淨土不華藏」,云何阿闍黎!?
  6. 「覺性不明了」,云何阿闍黎!?
  7. 「無明不斷除」,云何阿闍黎!?
  8. 「因果不清晰」,云何阿闍黎!?
  9. 「緣起不性空」,云何阿闍黎!?
  10. 「一心不三觀」,云何阿闍黎!?
  11. 「心安不奉持」,云何阿闍黎!?
  12. 「無過不明志」,云何阿闍黎!?
  13. 「言行不淨性」,云何阿闍黎!?
  14. 「聖教不正解」,云何阿闍黎!?
  15. 「三乘不施教」,云何阿闍黎!?
  16. 「善解不方便」,云何阿闍黎!?
  17. 「慧性不調柔」,云何阿闍黎!?
  18. 「邪見不降伏」,云何阿闍黎!?
  19. 「讎對不解怨」,云何阿闍黎!?
  20. 「五濁不淨化」,云何阿闍黎!?
  21. 「慈救不普門」,云何阿闍黎!?
  22. 「理即不成佛」,云何阿闍黎!?
  23. 「名字不成佛」,云何阿闍黎!?
  24. 「觀行不成佛」,云何阿闍黎!?
  25. 「相似不成佛」,云何阿闍黎!?
  26. 「究竟不成佛」,云何阿闍黎!?
  27. 「事事不無礙」,云何阿闍黎!?
  28. 「出旭不照山」,云何阿闍黎!?
  29. 「中日不照谷」,云何阿闍黎!?
  30. 「霞光不返照」,云何阿闍黎!?
  31. 「教內不知敬」,云何阿闍黎!?
  32. 「教外不拈花」,云何阿闍黎!?
  33. 「持誦不迴向」,云何阿闍黎!?
  34. 「觀想不大千」,云何阿闍黎!?
  35. 「所願不成辦」,云何阿闍黎!?
  36. 「威德不潤生」,云何阿闍黎!?
  37. 「禪定不無住」,云何阿闍黎!?
  38. 「精進不無間」,云何阿闍黎!?
  39. 「佈施不普敬」,云何阿闍黎!?
  40. 「律己不慎獨」,云何阿闍黎!?
  41. 「智慧不智智」,云何阿闍黎!?
  42. 「忍辱不無生」,云何阿闍黎!?
  43. 「威德不幻身」,云何阿闍黎!?
  44. 「識性不無我」,云何阿闍黎!?
  45. 「三毒不淨化」,云何阿闍黎!?
  46. 「菩提不正覺」,云何阿闍黎!?
  47. 「適悅不清淨」,云何阿闍黎!?
  48. 「菩薩不正位」,云何阿闍黎!?
  49. 「教王不昇座」,云何阿闍黎!?
  50. 「德業不守護」,云何阿闍黎!?
  51. 「佛乘不金剛」,云何阿闍黎!?
  52. 「化儀不稱性」,云何阿闍黎!?
  53. 「淨空不利劍」,云何阿闍黎!?
  54. 「慈容不喜捨」,云何阿闍黎!?
  55. 「總持不曼荼」,云何阿闍黎!?
  56. 「聖殿不香花」,云何阿闍黎!?
  57. 「聖義不歌舞」,云何阿闍黎!?
  58. 「教化不應機」,云何阿闍黎!?
  59. 「報身不無量」,云何阿闍黎!?
  60. 「法身不虹光」,云何阿闍黎!?
  61. 「海會不朝宗」,云何阿闍黎!?
  62. 「正教不輔佐」,云何阿闍黎!?
  63. 「真俗不兩利」,云何阿闍黎!?
  64. 「寶冠不灌頂」,云何阿闍黎!?
  65. 「福田不披身」,云何阿闍黎!?
  66. 「隨處不吉祥」,云何阿闍黎!?
  67. 「鬼神不聽訓」,云何阿闍黎!?
  68. 「咒幔不輪轉」,云何阿闍黎!?
  69. 「三昧不成形」,云何阿闍黎!?
  70. 「三密不威德」,云何阿闍黎!?
  71. 「所作不圓滿」,云何阿闍黎!?
  72. 「因緣不速成」,云何阿闍黎!?
  73. 「世世不薩埵」,云何阿闍黎!?
  74. 「諸佛不護念」,云何阿闍黎!?
  75. 「海會不上座」,云何阿闍黎!?
  76. 「海會不近佛」,云何阿闍黎!?
  77. 「迴向不報恩」,云何阿闍黎!?
  78. 「接引不淨土」,云何阿闍黎!?

如是無量義,阿闍黎悉知,阿闍黎應作,是名阿闍黎。

mirrorse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人為什麼 放不下】 / 網路文摘

這對師徒的對話很有意思,也正點出人間佛教的精神是在「替換與轉化」,而非空空如也。人之性情本身就是一種能量,能量非但不滅,它還得要有出口的,有出就有回,出處即是回處。如何能將一個人的「需求」不斷提升,取向更高的「價值」,這就是修行的意義所在,而這種替換的結果就是一個生命進化的里程。人,能從事修行固然難得,但觀念的正確更為重要,否則,你永遠放不下。   / 林常青Frank1060106

 

徒弟:「佛教是讓人什麼都放下嗎?」

mirrorse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人開悟之後是啥樣子/ 南懷瑾

凡修行者都有一個共同的目標,就是「開悟」。然而,何謂開悟?也一直是所有在修行人路上心中的大謎!一個目標不清的人,是不可能到達得了目的地的。南老前輩這篇對修行者在「悟前和悟後」的景況界分得十分平實而精彩,很直得同修們來參照一下。  / 林常青Frank1051225

 

 真人不露相,露相非真人 開悟的人看上去和普通人一樣,依然有喜怒哀樂、七情六欲,就像大海一樣,表面上洶湧澎湃,變化萬端,但裡面卻是渾厚、寧靜與無限的寬廣。 

開悟的人不會搞個人崇拜,搞個人崇拜的都是沒有開悟的人。 一個通達無我的人,一個覺悟到萬物與我為一的人,一個認識了平等真相的人,怎麼會又怎麼可能搞個人崇拜呢?他只能樹立道,樹立整體,樹立一即一切,一切即一,樹立諸相非相即見如來 

釋迦牟尼曾如是說:以色拜我,以音聲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見如來 如來是什麼?如來如去,不來不去——如來就是我們自己的本性! 如來是生,如去是滅,不來不去就是不生不滅,如來如去是現象,不生不滅是本質。 如來是什麼? 如來就是道。 

道是修出來的嗎? 道是本自具足、本來如是、自有永有、如如不動、獨立不改的,它不能被創造,也不能被改變,只能被認識。 

所以佛的本意是覺者,即悟道的人。 自古以來,沒有一個人是通過修行而悟道的,正如 黃檗禪師所說:修六度萬行欲求成佛,即是次第,無始已來無次第佛 修行是一種境界,是變化的、是無常的、是有為法、是生滅法,是永無止境的,生來坐不臥,死去臥不坐,一具臭骨頭,何來立功課?”修行沒有出期,覺悟只在一念,萬般神通皆小技,惟有空空是大道 

不悟道,如何修道?修的是什麼?不認識自己,如何修自己?修的是誰?道是究竟的、徹底的,本自圓滿的,道是悟的不是修的。 所謂先修行而後悟道,實際上是一種誤導,是建立在我執上的法執 

誰在修?我是誰?這才是作為修行者首要解決的問題。 覺悟為本,修行為末,本末不分是謂顛倒;覺悟為體,修行為用,體用一如,是謂自然。 覺悟是解決我是誰,修行是解決有所作為。 為學日益是磨磚成鏡,為道日損是悟後修行;磨磚成鏡是夢幻泡影,悟後修行是守一、抱一穿衣吃飯。 

不悟道而去修行,一生被妄想所縛,結果是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悟道之後修行,是獨與天地精神往來,是鷹擊長空、魚翔潛底、萬類霜天競自由! 

開悟的人心不離身,身心合一,身在哪裡心就在哪裡,他的心定在生命的本真上,不變隨緣,隨緣不變 也只有身心合一的人,才能做到不為物喜不為己悲,寵辱不驚,得意不忘形,失意不悲觀,不管風吹浪打,勝似閑庭信步 

開悟前是我在活著,開悟後是我看著我在活著;開悟前是當局者迷,開悟後是旁觀者清;開悟前是為成功而拼命,開悟後是無事以取天下”;開悟前是以局部看局部、以現像看現象,開悟後是以整體看局部、以本質看現象;開悟前在矛盾中生活,開悟後在圓滿中存在,以道蒞天下...抱一為天下式 

開悟的人是真實的活在圓滿裡的人。 圓滿不是沒有缺點,圓滿不是拍腦袋,不是想當然,圓滿是優點與缺點、對與錯、善與惡、是與非的統一體。 

放下曾教導,幫助別人的念頭,別人若因自己的話而受益,功不在己,而是他人有智慧可以接受。好為人師者,很多時候看到的是別人的錯處,欣賞的是自己的才智 

放下自己做的種種功德和好事,一切都是過去,今天的善良,不代表明天的善良。 盡量每天都懷慈悲善良心,懺悔每個今天做的錯事,錯念頭。 

老師的成就不代表個人的成就。 放下自己曾經拜哪位大德為師的經歷,放下與多少位法師結了善緣的經歷,老師的智慧和成就,不代表自己能成就能覺悟啊。 光環是人家的,我們藉光沾了老師的名,可是自己若不認真修行,也是枉然! 

放下想讓別人認可自己的心,心若為外物所牽,心就有恐怖有擔憂。 勸自己不要老想做最好的,凡事盡心努力。 

圓滿是真實的,圓滿是事實本身。 再豪華的宮殿,也有衛生間和垃圾;再美麗的女人,也有口痰和屎尿;污泥能生出蓮花也是好泥土,圓滿的本身就是這樣——“不垢也不淨 認識圓滿就是覺悟,覺悟就是實事求是,就是對事物真相的認識與把握。 當一個人不再妄想,以一顆圓滿的心看待自己和一切的時候,他的心是平靜的,在平靜中做自己應該做的事,這就是佛行,就是順天行道,就是道法自然,自然而然。 

開悟的人會很自信,因為他找到了生命的根。所謂自信,就是對自我生命的本體認識與毫無疑惑的確信。自信不是給別人看的,自信不需要被證明,自信與外在無關,用禪宗六祖慧能的話就是:能善分別諸法相,於第一義而不動 

開悟的人就是點燃自己生命的人,這生命是光,自照照人,在光裡沒有黑暗,無論什麼時候、什麼環境他的思想都是正面的、積極的,他有無畏的勇氣面對一切,沒有牢騷,沒有抱怨,他真實的活在每一個當下! 

 

mirrorse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佛乘的〈傳承口訣〉】   / 徹聖上師

若就佛理,是我見過學識淵博通達者,莫過於 徹聖上師了,他的這篇〈傳承口訣〉真的非常通透到位且簡易明白,讀來很是痛快,是以特地恭錄以饗有緣者。 / 林常青Frank1051217

生命無過失,惟須大明白。

虛妄起淨垢,眼翳指空花。

mirrorse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法華經》的十如是】    / 滿謙法師

每個人心中都有「十法界」和每一法界中的「十如是」見解,十法界即「四聖、六凡」,四聖者即「佛、菩薩、緣覺、聲聞」,六凡者即「天、人、阿修羅、畜牲、餓鬼、地獄」等六道。每一種情境和見解在人性中皆具備,只是欠缺修煉而缺乏「穩定性」,因而不斷起伏輪迴其中。滿謙法師的這篇文章甚為淺顯易懂,故而特予收錄以資有心者參考之。    / 林常青Frank1051215

 

「十如是」,「如」指一切萬物真實不變的本性。「是」,是真實不妄的意思。十如是,語出《法華經‧方便品》:「唯佛與佛乃能究盡諸法實相,所謂諸法如是相、如是性、如是體、如是力、如是作、如是因、如是緣、如是果、如是報、如是本末究竟等。」所以,「十如是」就是指諸法實相存在的十種必要條件,即宇宙一切萬有,森羅萬象的十種必然真理、軌則。

mirrorse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