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靈與心智】的差別   / 林常青Frank  

心靈,在人類文化上是個非常古老深邃又切身的課題,世界各地都曾有無數的先輩傾其一生的智慧來耕耘過,且都有非常輝煌的成果,只是因為內容博大高深,文化的差異及切入的角度不同,形成種類派別眾多,使得在教育傳遞上受到很大的限制與阻隔。

是以,心想可否有個不受宗教文化情感影響,又是大家都能接受「科學的方式」,能夠會通各家的精神又能打破門派的籓籬,這是我十多年來一直聚焦的重點所在,以下就是試著從這種角度來剖析一下心靈與心智的差別。

每當談到心靈課題時,就讓我發現有個影響非常重大,卻又很少人去直接點破的問題,那就是「心靈」與「心智」的差別在那裏?因為它們總是永遠隔著一道讓人難以翻越的無形牆。

這道牆有多厚呢 ?

~薄如蟬翼,卻始終無法穿透。

既然薄如蟬翼,為何難以穿透?

~因為「立足點」的關係。人的心智是一個永遠以「自我為中心」運作的頭腦,而自我正是永遠無法超脫身心籓籬的部位,所以始終都沒辦法碰觸到靈性。

那「心靈」和「心智」的差別有多大?

~答案是,萬分之一(甚至說是十萬、百萬分之一,也不為過)。

但可別小看這萬分之一,少了「這個一」,儘管運作到達了極致的心智,充其量也只能發揮到9999。少了這個一,那整個味道就有天壤之別,那個差別,就像仿造得再逼真的膺品,就竟還是個冒牌貨一樣。所以禪宗三祖 僧璨說:「毫釐有差,天地懸隔」。它們真的只有毫釐之差,但其間隔竟有天地那麼大。

「心靈」和「心智」這兩個東西,在外表看來還真像個同卵的雙胞胎,會讓人很難分辨出誰是老大,誰是老二。但可以確定的是,老二永遠都不可能是老大,恐怕也只有媽媽可以分辨得出;至於心靈的雙胞,也真的只有通達者能夠辨別。

但有必要分清嗎?

~當然,否則就甭談修行(倘若分不清,你又怎麼知道你在修什麼?學習不也一樣嗎?),尤其是想要獲得通達的高階「靈修」。

許多人因為不知道,都錯把「修行」當作只是宗教者的玩意,壓根兒都沒想到「原來修行的目的,是要讓人懂得去善用自己的各種天賦機制和功能」。(如人的身、心、靈它們既是獨立,又有相互連結的關係,就是一種最基本的機制劃分)

一般社會主流,和國家的正統教育體制下,幾乎全都一股腦的聚焦於「身和心」的部位(你我都是這樣被教育長大的),所以凡是教育水準很高的地方,人們「心智」都特別發達,聰明和對物質開發的創造力都很強,但內心的幸福指數並沒有相對的提高,反倒滋養了一堆焦躁、緊張、憂鬱等文明精神症。這些都是因為疏忽了「靈性」,沒有顧及到「全人(身心靈)均衡發展」的整體性所致。

記得前文提到「放不下『自我』,你就甭想認識『真我』。」,何以這麼說?

因為構成一個人的「自我感」的部位就是他的身心,如果自我感太強就會被困在身心裡頭,儘管明知和「靈性」只有一線之隔,就是穿不過去,只因為自己的手腳已經被「以自我為中心」給定錨了。

人,如果活不出他真我的靈性,就更別談要去認識什麼上帝啊、道啊,或佛菩薩了,這可是千真萬確的事。(對一個不清楚自己的真我「靈性」為何物的人,他的上帝,也只是他心裡投射的上帝,還是個心智的產物而已。)

其實凡是屬於「實存和真理」的東西都很單純,只要你真的「了解」,就可以放下,否則是不可能的。然而,要透徹了解一樣東西,首要在於它的「結構與內涵」要很清晰的明白才行。

就單純的組合來說,「自我」就是你身心的一切,若以具體的組成元素來看就是你的「身、心、腦」。身,就是你的肉體;而心和腦,就是你的心智。換句話說,你的「自我」就是你的「肉體」和「心智」所構成的。

「肉體」的飢寒冷暖,對任何一個人來說是再具體、切身不過的事,但畢竟還是單純而易於滿足(唯一讓人厭煩又無奈的是,它每天的需求都會周而復始);

至於心理上,在七情六慾(喜、怒、哀、懼、愛、惡、欲;色、聲、香、味、觸、法)的需求部分就不是那麼容易了,所謂「慾壑難填」指的就是人心那種錯縱龐雜的欲念,如果不懂得節制的話,它就會不斷擴張,以致沒完沒了而不自知。所以,「心智」可以說是我們人體機制上最忙碌的一個部位。而修行上所謂的沉澱、靜心、無念等法門功課的目的就是要讓它歇息,但談何容易啊!

總合以上所說,作個簡單地歸納:「心智」就是我們的「身心腦」;而「心靈」則是我們的「身心腦靈」。

或許你會說:「那不是很明顯的,不就多了一個『靈』字?」

~是的,就是多了這麼一個「靈」字!但,別看它表面上文字是3/4的差別,而實質上卻是9999/10000差異,這就是何以讓人難以分辨的地方。這可是萬分之一的差距,而且「這個一」還是無形的,是你看不到,又感受不到的東西。

我們試著具體的形容一下「這個一」吧,它就像我們台北101大樓頂端,避雷針上那盞一閃一閃的「航空警示燈」。我們的「身心腦」就像整座台北101大樓那麼大,而我們的「靈」體卻只有那盞航空警示燈般的丁點。想想看,當你看到或是造訪台北101的時候,可曾有注意過或看到過那避雷針上的那盞閃燈?(這就是人們很容易被龐大身軀的「心智」給攝住和迷惑的地方);

又或者你也可以想像一下,有一個其尖無比,和你一般高大的圓錐體,那如針頭般大小的,最頂的那一點就是你的「靈」體,此外,整個圓錐體都是你的「身心腦」。

正因為心智與心靈的差別太微細了,以致讓人很難分辨,而偏偏自我的靈魂就是心智,所以許多修錯方向的人都不自覺的把自己的自我給越養越大,若再加上激進的個性就很容易走向佛家所謂的「走火入魔」了。因此,凡有意要修行的人,我想,首要把這點給釐清才是最重要的。

如果你一時還無法確認自己的「靈性」的話,我的建議就不妨先從「自覺」開始吧。要自覺個什麼呢?就是你的感受、想法、觀念、意圖,以及你的一切作為,但是,要單純的覺察就好,凡被你覺察到的東西都不要論斷,也不要隨它起舞。隨著這樣的練習,你就會越來越清楚「心智」與「心靈」的差別了。

因為「覺察」只屬於靈性層次的功能,非身心部位所有。而人的「身心靈」在功能上,確實有上下的層次之分,在下部位的只能影響上層而無法支配上層。

但要特別注意的是,「覺察」的功能有對內和對外之分,在你還沒確認自己的靈性之前,還是少用對外的練習為妙,因為那很可能是一種變相的心智,只是你心智對外一種極細微的「搜尋」作用,而非靈性的覺察(這在【映見】稱作是被心智篡位的「假國王」)。所以才建議你要用「自覺」,也就是往內覺察,這樣的練習就萬無一失了。         / 林常青Frank1041121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mirrorse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