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說【修行路上的必經歷程()/ 林常青Frank

修行不是只有一昧浪漫或自我安慰式的美好感覺,也不是苦行僧式的自我虐待,而是有它客觀理性的派洛可循,本文就試著就其科學性來略作闡述。

所謂「三界、九地」的眾生

三界,即「欲界、色界、無色界」,若以現代語彙來說亦可轉譯成「情欲、物質、精神」這三個層次。

其實,無論是情欲、物質或精神,全都是「心能量」的一種運作形式,只是其穩定性和粗細的不同而已;至於九地,則以欲界為第一地,色界和無色界則各自分為四地,如此合稱九地(是眾生九種境界的意思)

三界是以「心能量的形式」來劃分,九地則是以「修為的定力層次」來區別。此兩者的關係如下:

敬啟者:對不起,真不知道這平台軟體出啥問題,總是舖不上去!如有興趣者,請給我Email在補傳分享。謝謝

「欲界」:(又叫「五趣雜居地」)

第一地、「六道輪迴地」

  • 畜生、阿修羅、人、天」等六道,是一個充滿了情慾的眾生雜居之所。
  •  
  •  
  •  

「色界」:(四禪地)

、「離生喜樂地」--- 狂喜臨在

  •  
  •  
  •  
  •  
  •  
  •  
  •  
  •  
  •  
  •  
  •  
  •  
  •  
  •  

、「離喜妙樂地」--- 深入臨在

  • 色界三禪天」,此地的喜悅不像二禪天那般的粗糙踴動,而是更為精細微妙的一種喜樂,所以叫「妙樂」這是更深入臨在的一種狀態。
  •  

、「舍念清淨地」--- 清靜臨在

  •  
  •  
  •  
  •  

「無色界」:(四空地)

、「空無邊處地」--- 虛空臨在

  •  
  •  

、「識無邊處地」--- 入識臨在

  •  
  •  

、「無所有處地」--- 超越臨在

  •  

、「非想非非想處地」--- 無念臨在

  •  
  •  
  •  
  • 第四層天上還有一條無形的界線,只有跨得過去的人才能成佛,這就是何以 佛陀會說全都要引入「無餘涅槃」的原因。

據說 須菩提就是處於這樣境界的人,所以他也是 佛陀十大弟子中對無色界了解最深的人,因而有「解空第一」的須菩提之稱。

總結:修行路上的必經歷程

  •  
  •  
  •  
  •  
  •  
  1. 「五趣雜居地」--- 六道輪迴
  2. 「離生喜樂地」--- 狂喜臨在
  3. 「定生喜樂地」--- 穩定臨在
  4. 「離喜妙樂地」--- 深入臨在
  5. 「舍念清淨地」--- 清靜臨在
  6. 「空無邊處地」--- 虛空臨在
  7. 「識無邊處地」--- 入識臨在
  8. 「無所有處地」--- 超越臨在
  9. 「非想非非想處地」--- 無念臨在
  10. 「無餘涅槃地」--- 實存臨在

以上是我對前人文獻「三界、九地」的心得報告,願與分享。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mirrorse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