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我的使命是什麼】    / 林常青Frank

「你我的使命是什麼?」換句話說,是你我這輩子要干嘛!?

這個課題很深,是一個深到有人甚至窮盡一輩子都無法確立的課題。如果不得法,或方向錯了,別說一輩子,就算給你十輩子也是枉然。一但確立呢,那可美妙了,它會讓你我活得踏實,心安且全然。

小者功成名就而幸福美滿,大則會讓你的潛能全然輸出成佛作祖、至聖至善。正因為它是這般美妙,所以凡是有識之士無不趨之若鶩,恍若大旱之望雲霓呀。

我是一個深受中華文化洗禮的人,記得小時候讀到 孟子的「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那份慰然真有種血脈喷張的衝動,深深的覺得孟老夫子真解我心啊!於是乎「有為者亦若是」就這麼般順理成章的成為自己堅定不疑的信念。殊不知這只是拿來砥礪人用的話語,尤其是在困厄途中奮鬥的年輕人著實受用。難怪他只能被尊封為亞聖,也真不虧為亞聖。

直至我遇到 柯林斯《到》的作者才恍然大悟,他在晚期所提到的三個圈圈,分別名為「熱情、天賦、貢獻」的三個圈圈,他說只有「在這三個圈同時所交集的區塊,才是一個人這一生的使命所在。」真是一語驚醒夢中人啊!

可是,容易嗎?是的,答案是很簡易,但卻不容易啊,難難難,如登天之難!

柯林斯確實了不起,能把人生這般複雜多端的課題歸納成這麼簡潔的三個圈圈著實不容易啊。前兩圈(熱情、天賦)乃是來自對自己自身的了解,而後一圈的貢獻則是指對外在社會的了解。

這番「了解」勢必得超越個人的主觀角度才能有所發現,而不是關起門來自以為是的想當然爾,那絕對不是自己所想出來的東西,而是一種「發現」,這才是使命課題最難的地方,一但搞錯方向就緣木求魚了,能不慎哉。

一般坊間的潛能激勵課程也常談到使命的設立,只需三兩天的功夫,作些很表淺的自我了解就開始設立了,還真以為羅馬是一天可以造成似的。殊不知真正的使命乃是屬於「道」的層次,豈是三兩下工夫的人工池水所能造得出來。若也算數,充其量也只是一份山寨版的使命罷了,使不久的。

我想,這種思維都是源自西方管理學的膨脹,竟然連上帝所指派的使命都可以搶過手來由自己「設立」,還真是有點撈過界了。

​​​​​​​​​​​​​​別小看 柯林斯這三個圈圈,那可深了。就以一般人來說吧,能夠清楚又能做到自己有興趣的事就很不容易了,豈敢妄想「熱情」,何況這份熱情還得經過天賦和貢獻的汰洗方可算數,再說,很多人甚至於連工作和職業的區別都分不清呢;「天賦」其實人人都有,但那是和自己相較,而不是跟別人對比來的。可是,有多少人的天賦不會被錯誤的教育給扭曲,又有多少人能抵得過社會功利的摧殘,要不也會被自己的虛榮給埋沒了;說到「貢獻」就更不好談了,除了它必須要由社會認定而非自以為是之外,還得納入時空的參數。就如我們中國歷史上的 老子和孔子吧,在當時也不過被認定為兩個特立獨行的老傢伙,誰會想到竟會是影響我中華民族幾千年的兩大聖人呢。不過有一點可以確認的是,我們這兩位老祖宗都符合了 柯林斯這三個圈圈的理論。

「使命」是西方用語,中國人慣稱「天命」,而我喜歡把它叫做「本命」,以下是我對這三個圈圈的領受,願與你分享:

熱情 ---- 什麼事,會讓你「情有獨鍾、樂此不疲」  ( 注意:未經「挫折考驗」的熱情沒有意義。)

「天賦」 ---- 什麼事,會讓你「得心應手、源源不絕」?  ( 注意:缺乏「人文洗煉」的天分沒有價值。)  

「貢獻」 ---- 什麼事,是社會「存在而有價值的需求」  ( 注意:沒有「心胸格局」的貢獻難以遠大)​​​​​​​

/ 林常青Frank 1070218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mirrorse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