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下》讀經班-2】課後心得分享
目前分類:活動影音紀錄 (18)
- Mar 12 Mon 2018 22:36
【《當下》讀經班-2】課後心得分享
- Mar 10 Fri 2017 01:47
【從太空回來的井底蛙】
【從太空回來的井底蛙】
今年2017的【映見】春酒正巧是我們農曆的元宵節(2/11),這是讓學員每年有機會回娘家交流團拜的文化傳統,而今年的主題是《談開悟》,席中難得有三位已經開悟的人即 沈老師、阿章哥、熊哥。
於是,就有學員提出了這麼一個問題:「以三位已經開悟者的經驗來說,可否說說開悟前與開悟後有何不同?」
熊哥的簡應:「以前是很累、很忙,凡事都以自己為主,一定要聽從自己的意見來行事..........,現在我都聽孩子的,以他們的意見為主,所以活得比較輕鬆自在。」
- Jan 01 Sun 2017 20:36
【1051224映見金剛經(3)課後分享】
- Dec 12 Mon 2016 15:13
【1051210映見金剛經(2)課後分享】
- Jul 06 Wed 2016 20:00
20130817 林戴娜 學會聆聽,及發現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麼
- Jul 06 Wed 2016 19:18
20130817 王郁婷 任何人都可以幫助妳,但最後決定還是在自己
- Jul 06 Wed 2016 18:08
20130817 王浩達 很感謝有映見這個磁場
- Jul 06 Wed 2016 17:41
20130817李麗珠 心靜了 好運就來
- Sep 18 Wed 2013 18:37
經緯八班上課相片攝影集
- Aug 27 Tue 2013 16:41
20130817許杰揚 三十年來都在為自己的情緒服務
- Aug 27 Tue 2013 16:39
20130817尹鴻章老師 好個一時煙火齊發的一刻
- Aug 27 Tue 2013 16:38
20130817沈明華老師 各守本份, "如何國王在位" 就交給Frank吧
- Aug 27 Tue 2013 16:20
20130817侯嘉潁 從聽不懂 抗拒 到珍惜與期待
- Apr 19 Thu 2012 12:51
1010204【映見】春酒相簿
- Dec 16 Fri 2011 20:39
什麼是【態度】? / Frank 老師
態度是如何形成的?它是人和人的「關係」到底有什麼要的關聯性?感情和工作,可說在你的人生當中都是無所不在的,而「態度」它重要到影響一個人一生的運命!
了解彼此的關係,認清角色定位!就能了解需具備的態度是什麼?有時我們和某個人都是多重關係,所以這也是態度最難拿捏的地方!
- Dec 14 Wed 2011 19:18
經緯初級班-學員推荐感言 /尹振絃 100年11月27日
如果人的一生都需要教育,到底那一種教育才是身為人類的我們真正需要的,大部分的人會回答,第一、技能教育,因為金山銀山不如一技傍身。第二、品德敎育,因為唯有端正的品德才能堂堂正正的做人。第三、公民教育,因為我們是社會的一份子,要成為國家的好公民。但在現實環境中,你會發現無論你人生際遇如何?總有讓你心不安的時候,因此大多數的人選擇了宗教信仰,因為在那兒可以讓不安的心找到慰藉,但是所有的教育都是讓你聽話照做,不要太有個人想法,因此痛苦愈來愈多,煩惱也愈來愈多,因為那都不是我們真心想要或想學的。
經緯教育,卻與其他教育相反,不從技能著手,而是從腦門切入,因為我們成長的過程積累了很多毒素,唯有先排毒;不從品德建構,而是從心門開啟,因為我們的生命學習階段,建造了許多相互箝制矛盾,阻礙了探索心靈的關鍵;不從催眠引導,而是自覺性的從生命出發,因為真正的社會組織的動力,是自動自發的,不是強迫填壓式的催眠灌輸;而經緯教育是真正回到生命原點,真正從靈、心、腦深究的一門學問,有別於你所有認識的教育方式,來到【映見】與我們一起探索生命的【經緯系統動力學】,讓您的有生之年可以開始發亮發熱!!!
- Dec 13 Tue 2011 16:40
1001115阿章分享-生命的深度
一段很經典很值得 各位!來聽的一段錄音!你將會了解「人」的痛苦的另一個面相!
這是一段由我的學長 阿章哥在【映見領袖問題研究中心】經緯初級班課程中的一段分享!是經由下面【生命的深度】這一連串的心靈短文,憶起過去一段痛苦的經歷,非常有啟發性。他發現人們「心靈」中非常細微之處,他的痛苦原來是這樣產生的。這非常難,如果不是一個有「覺知」的人是無法覺察如此細微之處!不多解說了,就跟著 阿章哥的說語帶你走一趟「心靈之旅」!
- Sep 02 Thu 2010 09:45
諸葛亮誡子書.了解自己
· 誡子書原文:「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德。非澹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夫學須靜也,才須學也。非學無以廣才,非靜無以成學。慆慢則不能研精,險躁則不能理性。年與時馳,志與歲去,遂成枯落,悲嘆窮廬,將復何及也。」
· 如何才能「靜」,根治方法「了解自己」
· 王永慶的澹泊明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