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禪是什麼,有多少種,你知道嗎?】 林常青Frank

禪,在對中國人來說並不陌生,因為它是中國文化裡,很獨特的一項美麗結晶。一般人就算不明白它是個什麼,在生活中也聽過了它千百回了,非但聽過,還常不經意的和它在食衣住行的日常生活中相遇。

如日本的美食和包裝文化、賈伯斯賦予蘋果電腦手機的設計精神、劍道、茶道、花道,以及道場上的禪三、禪七,和四處宣揚的生活禪、企業禪,甚至口頭禪等等,這些都是禪在生活上的外顯和應用,真是無所不在。但這些,也只是禪的產品,而不是禪。那,到底「禪」是什麼?

或許你也正在參與學習禪的修練,這麼說,要認清「禪」是什麼,是不是對你很有意義呢? 何況習禪的種類和方法也有很多,而你正在修習的,又是哪一種或哪一等級的禪,你知道嗎?

「禪」其實是印度梵語,音譯的全名是「禪那」,簡稱為禪。在中國的意譯為「思維修」,也稱「靜慮」。就以上的定義,可見禪修就是要「修正我們思想內容和思維模式」的意思;另一說法「經,是佛陀說過的話;禪,是佛陀話語中真正想要傳達的心意或想法。」

因為「你會怎麼想,就會怎麼做?」,但人的思緒畢竟太複雜了,要搞清楚「自己真正的想法是什麼?」實在不容易。所以才需要借助禪修的方法來沉澱、靜慮。在靜慮過後的思想就會清晰,單純多了。

單純的思想,會讓人有種輕鬆、自在的美好,彷彿有種扎根到泥土裡的踏實感,心安踏實後就會讓人活得很有生命力,這時,無論是心理的狀態或作為的表現就會呈現出「一種單純的美」,這就是禪的魅力所在。

可謂「靜心」,是禪的目的。達到這個目的的方法和途徑就太多了,不管有多少種方法,全都離不開「專注和沉澱」的頻率,至於成效如何,就得看你下功夫程度而定了。

然而,靜心的等級很多,並非只有一種,而是有很多層次與深度的不同,這是一般人較不容易分辨得出的地方。而不同等級的靜心,無論在認知的內容,所專注針對的關鍵點,或方法上都有很大的不同。其中最最關鍵的就是你的「初衷」或「目標」,這個會關係到你要選擇什麼樣等級的「法門」來修習。當然,法門的難易也自然會關涉到最終成效的深淺,和達成時間的長短。總之,一分投入,一分收獲,是沒得僥倖的。

值得一提的是,許多人因為只看到外相的關係,而把佛教看作一種「宗教信仰」,卻無法從破相的角度來看到它的本質,其實整個佛教系統都是在談作為一個人的「內在科學」,也就是在探討一個人內在身心靈是如何在運作的一門科學,它是有憑有據,可舉可證的一門學問。

為什麼要探討「身心靈」?目的不就是要活出我們的潛能,活出我們的智慧,讓我們的生命更豐富,生活更自在。如能從這個角度來看,「禪」它非但不是一般所謂的宗教信仰,還是在人本教育上的一門很重要的「心靈科學」。我個人覺得,這是個在習禪前很重要,必須要有的基本認知。

另外,「靈性」的存在,是禪門很重要的基本認定,雖然禪門的方法很多,但無論什麼方法,至終「要如何活出一個人的靈性」卻是他們共同一致的目標。因此可說,禪是一門探究「如何活出我們靈性的科學方法」。

而放眼當今世界,對禪的研究,發展和保留得最完整的,也莫過於我們中國這片土地。約在一千年前就有個 宗密禪師,他對禪的深淺與種類作了以下的五種界分,在我得知的當下感到無比的興奮,也釐清了我不少的困惑,實在太棒了,想得是必要與有緣的你來分享一下:

一、如果動機不純,喜歡上等,厭棄下等,抱著利害之心來修行的是「外道禪」,也叫「野狐禪」;

二、確實相信佛教的因果道理,但也心存喜歡上等,厭棄下等的想法來修的是「凡夫禪」或「一般禪」。

三、領悟「我空」這個片面真理而修的,是「小乘禪」;

四、能領悟「我、法兩空」這個全面真理而修的,是「大乘禪」,也叫「菩薩禪」。

五、如果能頓悟到「自心本來清淨,本無煩惱,圓滿的智慧本自具足,此心與佛究竟沒有差別。」依這個道理而修的,就是「最上乘禪」,又叫「如來清淨禪」。(在 達摩門下弟子輾轉相傳的就是這種最上乘禪,也叫「祖師禪」。)

以上五種,不論你所依循的是那一種,只要認真修習都會有一定的功效,因為「沉澱靜心,凝神專注」對任何一個人來說都是很重要的。當然若談到功效的深淺,就有等級的不同了。

其實總的來說,細究這五個等級之所以不同的地方,就是要看你對「自我的執著」到底能放下多少,這也可以說是它唯一的界分所在。簡單的區分,就是這樣。/林常青Frank1041021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mirrorse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