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道哲理事相名】真理的樣貌

 

認識「真理」

「這世界唯一的不變,就是變。」這就是真理。

在人世間,二元相對的現象界,可謂「無一能夠倖免例外」。

所有的一切學說,都只是對「變」的詮釋而已。

無奈的人性卻要巴著「永恆、永遠的不變」,尤其是自己所鍾愛的人事地物和壽命,可能嗎?這就是人類心智無解和疑惑的根源。

佛陀曾就「變」化的世間,提出了祂三個角度的詮釋:

身外的一切離不開「成、住、壞、空」;

內在的思想免不了「生、住、異、滅」;

人身的肉體躲不過「生、老、病、死」。

這就是 佛陀所發現的宇宙人生的三大定律,敢問兩千多年了,誰能打破,誰能倖免?

偉哉,佛陀!

但,在這無所不變的二元世間當中,卻被 佛陀、基督和老子都同樣發現了有個始終都不會變的東西名叫 佛性、基督和天道、上帝,祂無所不在,存在於「每個生命之內」,也存在於「每個生命之外」。

偉哉,三聖!

人生不就是在尋找,這變與不變的「永恆」嗎?

這不就是你我此生的功課,對吧?!

「哲學」的意義

這個森羅萬象的宇宙錯綜複雜,讓身在其中的人千頭萬緒不知所措,於是乎,有識之士就把他的所在領域觀察的研究心得,透過悉心的邏輯演繹歸納出一些原理法則以便生活上來依循,即所謂的知識學問。若再進一步往上追朔探源,得出其最終最純粹的原理原則,即所謂的「哲理」。這些作為的意義,無非是為了幫助人類去「解說」這二元界的一切現象。

然而,哲學也有真有假,所謂真假是要看其是否「符合實存,通達究竟,完整圓滿」,否則也只是自圓其說,是無法放諸四海皆準的。

就以「這世界唯一的不變,就是變。」這句話來說吧,它充其量也只解說到二元世界,至於一元世界的「永恆」,它是鈎不著邊的。

「道、哲、理、事、相、名」

二十年前,我們【映見】的資深顧問 高圳基先生就和我分享了這麼六個字「道哲理事相名」,這是以一個深具有「層次性的哲學思維角度」,當下的我真是有感如獲至寶,於是回去再深入的玩味後,就寫下了以下的句子:

「道」含藏天地,運行皆有「哲」,「理」當分別論,凡「事」有定數,是「相」必有徵,方便故以「名」。

世間的一切運作都是從無到有,也就是從「無」的未顯現狀態,到「有」的已顯現狀態,我們從 老子的《道德經》來看吧,不就是一種「無中生有」的具體呈現,而 佛陀的《佛經》和基督的《聖經》不也一樣嗎?!

「真理」,也是一樣,在這二元世間,它也是一個「漸進式的顯化過程」,而「道哲理事相名」就是一個「從抽象到具體的顯化過程」,也是一項人事作為的過程,只是我們身在其中習而不察而已。

「道」含藏天地

含,是包含概括;藏,是深藏於內。

「道」這個東西,它存在於天地宇宙一切萬事萬物的內與外,沒有一個能夠例外(當然也包括你我)

人類的一切文明,也不過是對它的發掘,然後再表現在各種不同的領域上,才成就了我們現今的社會。通達於道的就累進成現在的文明,違反於道的就流於沒落,這就是「道」。

道,現今的物理科學,把它稱之為「活能量」,它是一種無形無聲無色無味的東西,但透過天然或人工「質能互換」的科學方法,就有辦法把它轉成有形有聲有色有味的東西了。

這就是「道」,不管你知道與否,它就是這樣的存在著,而且而是「永恆的存在」,就算你我都不在了,它還在。

永遠,是有盡頭的;但「永恆」沒有,因為它「跟時間無關」,它一直都在,如同 艾克.托勒所講的「當下」,這就是「道」,也只有體證到一元世界的人才能領悟到它的存在。

運行皆有「哲」

哲,是哲理,是人類「最純粹的思維形式」。一種簡化到不能再簡化的形式,這就是哲理。

但,再簡化的形式還是有形的,這就是二元世間在表達法上的極限,那也只是人類對無形無狀一元的「道」的一種領受上的表達方式。所以,在不同文化習俗的地方或不同的角度,就會有不同的表達方式,這就是「哲理」,在把它給系統脈絡化就成了「哲學」。

所以,任何一門哲學系統的建立都是很一項龐大而辛苦的工夫,不可小覷也。正確的哲學是可以為社會開展太平的,不正確的呢,也會行成如銅牆鐵壁般的牢獄。

但儘管如此,不管是任何哲理,其有價值與否的關鍵,就是在於其領受是否有通達於「道」來定論了,如 太極的陰陽、科學上的三原色三原光,或西方的身心靈,還是【映見】的靈心腦身等皆是與道相通的哲理;倘若是不通達於「道」的哲理,儘管言之鑿鑿,還是自圓其說而已,如 心理學上的 佛洛伊德也只適用於心理學而已,在「心靈」層次上是不通的。

然而,無論對「道」的領受有多通達,一旦轉換成語言文字符號等表達形式,就馬上降格成「哲」了,這就是二元世間的無奈。

「理」當分別論

如果一昧的固著於自己的「立場角度」,那鐵定會是件爭執得沒完沒了的事,這就是所謂的「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就算是 包公再世也難斷。你說是嗎?

因為「理」的種類太多啦!這是一般人容易疏忽的事。

可有聽過「道理、法理、義理、事理、情理、俗理、儀理、倫理....」嗎?請問,哪一個沒理呀!但這其中的每一種理都有它全然不同的邏輯脈絡和敘述的用途。

如果你是個清官,敢問你要怎麼斷?

所以絕對不是任何一個人只要能自圓其說,頭頭是道就好。

真實的理,還有垂直和水平,客觀與主觀,以及公與私的差別。

所以「理」當分別論,切莫混為一談,身為領袖的你我可千萬不要掉以輕心了。

凡「事」有定數

從科學的角度來說,任何一檔事都有其「質、量、數」所蘊含的內在相對能量,即所謂的「當量」,隨著其結構內涵和形式的不同也會因而有所不同,這是一種因果上的相對變化。

如 佛家的緣起緣滅(即因何而起也會因何而滅),或任何學術命理都一定有其立論上的依據,此即所謂「數」也。甚至任何一個事件的影响張力也有它一定的邊界或極限,如 美國的911、日本的福島核災等。

此「數」是在做任何事情的規劃,或預測其未來變化時所無法背離的東西,所以掌握了數的人就等於掌握了變化,這就是對數的應用。說來也奇怪,有些人對於這部分的敏感度,就是異於常人。

是「相」必有徵

相,就是現象。

「道哲理事相名」是一個在人文領域從無到有的過程,而任何事情或現象都必定有其線頭徵兆,已成形者為「徵」,未顯現者為「兆」。

如 象徵著吉凶兆頭的「山雨欲來風滿樓」,見微知著的「一葉知秋」,或中醫手法的望聞問切,姓名學上的筆畫數字,面相學的五官氣色,命理學的生辰八字等等,在在都是「循徵究理」的大學問。

俗話說「凡走過的必留痕跡」,只是痕跡有有形的有無形的,是否能從中斷出個頭緒來,就看個人的功力了。

方便故以「名」

名,就是名稱。

人類非常聰明,透過一代又一代的文明發現,為了便於溝通與傳承,於是就把那些已被確認的有形無形東西給一一的分別貼上名字,因而有了各自該有的名稱。

名相,原本是為了方便溝通生活用的,然而隨著一代又一代文明的堆疊累積,反而讓後代的人像進入了萬花筒似的給迷失其中,物極必反呀。

所以才有後來儒家的「循名責實」,道家的「反璞歸真」,禪宗的「破相究竟」,以及現代心靈的「超脫綑綁」之說,目的無非就是要擺脫這層層名相的障礙與束縛。

值得小心的是:名稱,只是方便我們溝通思考用的,所以我們更應該要去注意它的適用「範疇和定義」。

綜合以上所說:

「名」是名稱,就是為了辨別各種現象而設立的,它是道在演化顯現成熟的最末端。對求道者而言,那叫「餘食贅形」;

「相」是現象,是二元界的實存樣貌,而名稱只是給予它一個象徵性的代表符號。它只是一種暫時性的樣貌,無知者就會把它視為一成不變,成了「著相」的束縛;

「事」是事情,那是一種更複雜的現象(),可謂是眾多現象的集合體。任何一件事,從來不會是單一的,總是錯綜複雜的東牽西扯,只是複雜或單純的程度不同而已;

「理」是理路脈絡,是用來解析各種事情現象彼此的依存關係,及其所依循的運作法則。在論斷時,要特別小心在立場角色上的本位主義;

「哲」是哲理,是從各種現象運行法則中去探求出它最源頭的關鍵元素。得需通道才好,小心自圓其說;

「道」是一切之原始,無形無狀卻含藏於天地之間萬物之中,西方稱它上帝,科學家叫做活能量,而我中華文化數千年來一直以「道」之一字尊稱,目的就是不要讓人們把它給擬人化、物質化或形象化了,這是我中華文化的智慧也。

這就是整個「道」從無形到有形的脈絡層次,不妨好好玩味一下,挺有趣的,這也是以簡馭繁的功夫,是身為領袖必修的哲學思維。

/ 林常青Frank1070509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mirrorsee 的頭像
    mirrorsee

    【映見】領袖問題處理研究中心

    mirrorse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