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國父不是人】       /  公孫策


 


 


沒有誤會,我的確持如是觀點。


 


當然,我是為了「監委威嚇文建會,不得輕佻悔慢拍攝國父紀錄片」所引起的論戰,而不怕沾上塵的跳入戰圈。


 


但是,我並非指「中華民國國父孫中山先生」不是人。而是要點出,最近這一陣子的論戰,各種論點其實都對,只不過卻「擰」成一團了。簡單說,孫中山(孫文)是一位偉人,也是一個(有血有肉、有七情六慾、會犯錯的)平凡人。可是建國百年籌備會不必也不該去拍任何一位「普通人」的紀錄片。既稱之為「國父」矣,就不是任何一位普通人­­­­­­­­­­­­­­­­­­­-----此所以,我認為國父就是「國父」,是個代名詞,也是中華民國法統的一個象徵,所以「國父」不是人。


 


說得再明白一點:任何人要拍、要寫「孫文傳」,要把孫文描述成革命偉人,或是吹牛大王,那是言論自由。可是,建國百年籌備會若耗費公帑去拍一部「平凡人孫文傳」,那就是不務正業。周陽山唯一的錯誤,是他以監察委員身分發言了,而監委的角色是事發後糾彈,而不應該是「防患於未然」!


 


那,什麼是紀念建國百年的「正業」呢?一句話:喚醒建國精神。用「喚醒」而不用「宣揚」,是因為中華民國早已失去了建國精神。


 


拉回一九一一年的場景:那一年先發生了「三二九黃花崗起義」,原本計畫的舉事日期是三月十五日,卻因同盟會會員溫生才刺殺廣州將軍孚琦,引致官方閉城大索,因而延後。我要說的重點是:溫生才是獨自行動,他並不曉得同盟會已有舉事計畫,以致壞事。但是,溫生才的自動自發行動力,說得八股就是「國家興亡,匹夫有責」,那卻正是中華民國的建國精神。


 


一九一一年另一個場景:武昌起義成功的消息,孫文兩天後在美國科羅拉多州丹佛市得知。當場決定改變行程,經芝加哥到紐約,再轉往英國。他在芝加哥與紐約的大會中,一位楊姓僑領對他說:「今天來歡迎你的人,和歡迎李鴻章的是同一批人。我們唐人都很高興出了聞名世界的人,誰能讓我們的祖國強大,我們都歡迎他」。----當年,華僑是革命之母,如今呢?僑胞的心仍歸向中華民國嗎?若否,紀念建國百年的意義何在?是拍部片子交代「偉人百年」,還是做一些更具積極意義的事情,重振「百年偉人」之風?


 


國父最偉大的,是他讓出了大總統的位子,而仍被大家稱為國父。對比今天台灣政壇,不管擁護還是反對中華民國的,都為了爭搶中華民國的權位,醜態畢露。如果紀錄片能夠強調「國父之所以為國父」的事蹟,那可真要羞死眼前這些政客了!


 


至於製片人說「監委干涉內容,會造成寒蟬效應」,那可是抬舉馬政府了,馬政府今天最缺的就是「威」。要說寒蟬效應,百年前的滿清政府都還強過今日馬政府。可是「寒蟬」對革命志士是不起作用的,而我們失去的,又豈僅是革命性而已?


                                        / 文摘自「商周」第1187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990904【映見領袖問題研究中心】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mirrorse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