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六祖《金剛經》口訣】16-20

能淨業障分第十六

「恒沙罪業,一念消除果報。」故受之能淨業障分。

復次須菩提善男子善女人受持讀誦此經若為人輕賤是人先世罪業應墮惡道。以今世人輕賤故先世罪業即為消滅當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佛言「持經之人」,如得一切天人恭敬供養。

為「前生有重業障故」,今生雖得受持如來甚深經典,常被人輕賤,不得人恭敬供養。

自以受持經典故,不起人我等相,不問冤親,常行恭敬,心無惱恨,蕩然無所計較,念念常行般若波羅蜜,曾無退轉。以能如是修行故,得無量劫以至今生,所有極惡罪障,並能消滅。

又約理而言,先世即是「前念妄心」,今世即是「後念覺心」。以後念覺心,輕賤前念妄心,妄不得住。故云「先世罪業,即為消滅」。妄念既滅,罪業不成,即得菩提也。

 

須菩提我念過去無量阿僧衹劫於然燈佛前得值八百四千萬億那由他諸佛悉皆供養承事無空過者。若復有人於後末世能受持讀誦此經所得功德於我前供養諸佛功德百分不及一千萬億分乃至算數譬喻所不能及。

供養恒沙諸佛,施寶滿三千世界,捨身如微塵數,種種福德不及「持經一念悟無生理」。

息「希望心」,遠離眾生顛倒知見,即到波羅蜜彼岸,永出三塗,「證無餘涅槃也」。

 

須菩提若善男子善女人於後末世有受持讀誦此經所得功德我若具說者或有人聞心即狂跳狐疑不信。

佛言末法眾生,德薄垢重,嫉妒彌深,邪見熾盛。

於此時中,若有善男子善女人,受持讀誦此經,圓成法相,了無所得,念念常行慈悲喜捨,謙下柔和,究竟成就無上菩提。

或有人「不知如來正法,常住不滅」,聞說如來滅後,後五百歲,有人能成就無相心,行無相行,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則必心生驚怖,狐疑不信。

須菩提當知是經義不可思議果報亦不可思議。

「是經義」者,即無著無相行也。云「不可思議」,讚嘆無著無相行,能成就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也。

 

 

究竟無我分第十七

「本來無我,安得有人。為度彼人,故權立我。」故受之以究竟無我分。

爾時須菩提白佛言:「世尊善男子善女人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云何應住云何降伏其心佛告須菩提:『善男子善女人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者當生如是心我應滅度一切眾生滅度一切眾生已而無有一眾生實滅度者。

須菩提問佛:「如來滅度後後五百歲,若有人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依何法而住?如何降伏其心?」

佛言:「當發度脫一切眾生心,度脫一切眾生,盡得成佛已,不得見有一切眾生是我滅度者。」

何以故?為除「能所心」,除有「眾生心」,亦除「我見心」也。

 

何以故須菩提若有菩薩有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即非菩薩。

菩薩若見有眾生可度者,即是「我相」;有能度眾生心,即是「人相」;謂涅槃可求,即是「眾生相」;見有涅槃可證,即是「壽者相」。即非菩薩也。

 

所以者何須菩提實無有法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者。

「有法」者,我人等四法是也,不除四法終不得菩提。若言「我發菩提心」者,亦是人我等法。

 

須菩提於意云何如來於然燈佛所有法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不?』『不也世尊如我解佛所說義佛於然燈佛所無有法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佛言:『如是如是。

佛告須菩提:「我於師處,不除四相,得授記不?」

須菩提深解無相之理,故言:「不也」。

善契佛意,故佛言:「如是如是。」言「是」,即印可之辭也。

 

須菩提實無有法如來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須菩提若有法如來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者然燈佛即不與我授記汝於來世當作佛號釋迦牟尼。以實無有法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是故然燈佛與我授記。作是言汝於來世。當作佛號釋迦牟尼。何以故如來者即諸法如義。

佛言:是無我人眾生壽者,始得授菩提記。我若有發菩提心,然燈佛則不與我授記。以實無所得,然燈佛始與我授記。此一段經文,總成須菩提「無我」義。

佛言「諸法如義」者,諸法即是色聲香味觸法,於此六塵中,善能分別,而「本體湛然,不染不著,曾無變異,如空不動,圓通瑩澈,歷劫長存」,是名諸法如義。

《菩薩瓔珞經》云:「毀譽不動,是如來行。」

《入佛境界經》云:「諸欲不染者,敬禮無所觀。」

 

若有人言如來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須菩提實無有法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如來所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於是中無實無虛。

佛言「無所得心」,而得菩提。以所得心不生,是故得菩提。離此心外,更無菩提可得,故言「無實」也;所得心寂滅,一切智本有,萬行悉圓備,恒沙德性,用無乏少,故言「無虛」也。

 

是故如來說一切法皆是佛法。須菩提所言一切法者即非一切法是故名一切法。

能於諸法,心無取捨,亦無能所,熾然建立一切法,而心常空寂,故知「一切法皆是佛法」。

恐迷者貪著,一切生為佛法,為遣此病,故言即「非一切法」。

心無能所,寂而常照,定慧齊行,體用一致,是故名「一切法」。

 

須菩提譬如人身長大。須菩提言:『世尊如來說人身長大即為非大身是名大身。

「如來說人身長大,則為非大身」者,以顯一切眾生「法身不二」,無有限量,是名大身。

「法身」本無處所,故言則非大身。又以色身雖大,內無智慧,即非大身;色身雖小,內有智慧,得名大身。

雖有智慧,不能依行,即非大身;依教修行,悟入諸佛無上知見,心無能所限量,是名大身也。

 

須菩提菩薩亦如是若作是言我當滅度無量眾生即不名菩薩。

菩薩若言有我說法,得除彼人煩惱,即是「法我」;若言我度得眾生,即有「我所」。雖度脫眾生,心有能所,「我人不除」,不得名為菩薩。

熾然說種種方便,化度眾生,心無能所,即是菩薩也。

 

何以故須菩提實無有法名為菩薩是故佛說一切法。無我無人無眾生無壽者。須菩提若菩薩作是言我當莊嚴佛土是不名菩薩。何以故如來說莊嚴佛土者即非莊嚴是名莊嚴。

菩薩若言「我能建立世界」者,即非菩薩。雖然建立世界,「心有能所」,即非菩薩;熾然建立世界,「能所心不生」,是名菩薩。

《最勝妙定經》云:「假使有人造白銀精舍滿三千大千世界,不如一念禪定心。」心有能所,即非禪定;能所不生,是名禪定。禪定即是「清淨心」也。

 

須菩提若菩薩通達無我法者如來說名真是菩薩。

於諸法相,無所滯碍,是名通達,是名無我法。「無我法」者,如來說名真是菩薩。

「隨分行持」,亦得名為菩薩,然未為真菩薩。

「解行圓滿,一切能所心盡」,方得真名菩薩。

 

 

一體同觀分第十八

「一眼懾五眼,一沙懾恒河沙。一世界懾多世界,一心懾若干心。」故受之以一體同觀分。

須菩提於意云何,如來有肉眼不?」「如是,世尊如來有肉眼。」「須菩提於意云何,如來有天眼不?」「如是,世尊如來有天眼。」「須菩提於意云何,如來有慧眼不?」「如是,世尊如來有慧眼。」「須菩提於意云何,如來有法眼不?」「如是,世尊如來有法眼。」「須菩提於意云何,如來有佛眼不?」「如是,世尊如來有佛眼。

一切人盡有五眼,為迷所覆,不能自見。故佛教除卻迷心,即五眼開明,念念修般若波羅蜜法。

初除迷心,名為第一「肉眼」;見一切眾生,皆有佛性,起憐愍心,是名為第二「天眼」;痴心不生,名為第三「慧眼」;著法心除,名為第四「法眼」;細惑永盡,圓明徧照,名為第五「佛眼」。

又云見色身中有法身,名為「天眼」;見一切眾生,各具般若性,名為「慧眼」;見性明澈,能所永除,一切佛性,本來自備,名為「法眼」;見般若波羅蜜,能生三世一切法,名為「佛眼」。

 

須菩提於意云何。如恒河中所有沙。佛說是沙不?」「如是世尊如來說是沙。」「須菩提於意云何,如一恒河中所有沙,有如是沙等恒河,是諸恒河所有沙數佛世界,如是寧為多不?」「甚多,世尊!」

「恒河」者,西國祇園精舍側近河。如來說法,指此河為喻,佛說:「此河中沙,一沙況一世界,以為多不?」須菩提言:「甚多,世尊!」

佛舉次眾多國土者,欲明其中,所有眾生,皆有「若許心數」也。

 

佛告須菩提:「爾所國土中,所有眾生,若干種心,如來悉知。何以故如來說諸心,皆為非心,是名為心。

爾所國土中所有眾生,一一眾生,皆有若干差別心數。心數雖多,總名「妄心」。

是名為「心」,此心即「真心,常心,佛心,般若波羅蜜心,清淨菩提涅槃心」。

 

所以者何須菩提過去心不可得,現在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

「過去心不可得」者,前念妄心,瞥然已過,追尋無有處所;「現在心不可得」者,真心無相,憑何得見;「未來心不可得」者,本無可得,習氣已盡,更不復生。了此三心皆不可得,是名為「佛」。

 

 

法界通化分第十九

「遍周法界,一化普通。七寶福田,寧如四句。」故受之以法界通化分。

須菩提於意云何,若有人滿三千大千世界七寶,以用布施,是人以是因緣,得福多不?」「如是,世尊。此人以是因緣,得福甚多。」「須菩提若福德有實,如來不說得福德多,以福德無故,如來說得福德多。

七寶之福,不能成就「佛果菩提」,故言無也。以其無量限數,故名曰多。如能超過,即不說多也。

 

 

離色離相分第二十

「三身具足,諸相圓成。人法俱忘,即非具足。」故受之離色離相分。

須菩提於意云何,佛可以具足色身見不?」「不也,世尊如來不應以具足色身見。何以故如來說具足色身,即非具足色身,是名具足色身。

佛意恐眾生不見法身,但見三十二相,八十種好,紫磨金耀,以為如來真身。為遣此迷,故問須菩提「佛可以具足色身見不?」

「三十二相」即非具足色身,內具三十二淨行,是名具足色身。

「淨行」者,即六波羅蜜是也,「於五根中修六波羅蜜,於意根中定慧雙修」,是名具足色身。

徒愛如來三十二相,內不行三十二淨行,即非具足色身。不愛如來色身,能自持「清淨行」,亦名得具足色身。

 

須菩提於意云何。如來可以具足諸相見不?」「不也,世尊如來不應以具足諸相見,何以故。如來說諸相具足,即非具足,是名諸相具足。

「如來」者,即無相法身是也,非肉眼所見,慧眼乃能見之。

「慧眼」未明具足,生我人等相,以觀三十二相為如來者,即不明為具足也;慧眼明澈,我人等相不生,正智光明常照,是名諸相具足。

「三毒」未泯,言見如來真身者,故無此理。縱能見者,祇是化身,非真實無相之法身也。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mirrorse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